书教 打造大书法教育理念专业平台

书香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 书香
茶 宜 品
2019年第一期  |  2019-05-24  |  作者:  |  浏览:5081

       很佩服祖先对用字的讲究, 品茗替代喝茶,一种韵致就浅浅地盎然在那一饮一啜之间了。

      

       豪饮, 海量, 大多指的是喝酒; 对茶, 不用这些词语。 在最悠闲的城市成都, 经常能欣赏茶道, 用那种特别细长的壶嘴给杯子里续茶, 还有几个专门的动作, 身体及四肢有时还要来几个华丽转身, 的确是一门技术, 应该没几个像那样掺酒的。

 

       茶文化由来已久, 种、 采、 制、 泡, 多有讲究, 过程繁杂, 真正会喝茶的, 一定不单单只是用嘴大口大口地吞, 那是用心去慢慢地品, 回味才悠长。 茶不一定要极品, 饮茶的环境却要极致, 这是我一直向往的: 宜静不宜动, 时间最好在春秋温暖的季节, 阳光正好, 不冷不热, 携一位交心的友人, 走进融融春日, 在绿意浸染的庭院里, 小径边, 茅房下, 亭子间, 摆两只清亮的杯子, 一股清澈的小溪缓缓向前流淌, 时不时有淡淡的花香拂过, 甚至可以闻到阵阵青草散发的鲜活; 沐浴萧萧秋阳, 带一保温茶壶, 登高望远, 有时可以瞥见大雁扇动翅膀, 悠闲自在地斜掠上空, 身旁的秋菊正默默地散发温馨的香气, 展眼处,云淡、 风轻、 天蓝、 地旷。 茶香留齿, 畅所欲言, 说平日里不敢说的话, 一吐为快, 也只是说说而已, 不用担心蜚短流长, 环境清幽, 心情舒畅。


      宜独不宜众, 如果心情真正苦闷到了极致, 何妨沏一种喜欢的茶, 选一处心仪的地方, 心灵澄澈如镜, 不让一丝外界干扰, 将心头的郁闷、彷徨、 孤独、 无助, 一小口一小口抿入, 细细品尝, 慢慢回味, 心结只能自解, 谁也不能替代。这里的独字, 不仅仅指一个人, 众人一心亦谓独, 意见统一亦谓独。


       宜清不宜浊, 渴饮水, 闲品茶, 茶不单解渴, 应解烦、 解闷、 解忧、 解愁, 不为名饮, 不为利饮, 清心寡欲。 茶不宜浊, 心更不宜浊, 小杯一盏, 茶清心更清。


       宜缓不宜急, 品茶需要时间, 半点急躁不得, 慢条斯理, 镇定自若, 茶水如线, 入口一点。 那种一口干一碗的事儿, 好像只针对酒而言, 历来只拼酒, 很少会拼茶。 感觉性急的人, 少有喜欢喝茶的, 性格暴躁, 比如樊哙、 张飞、 李逵之流, 应该不喜欢喝茶吧? 慢慢小饮, 不失为调整急躁心态的良方。


       宜温不宜火, 茶温最难掌控好, 太滚烫, 太冰凉, 都不宜饮用, 于健康不利, 不冷不热, 一个温字, 道尽了茶的恰好。


        我欣羡上古的三对知音: 俞伯牙与钟子期, 管仲与鲍叔牙, 程婴与公孙杵臼, 如果他们相逢品茗, 应该只是两人对饮, 绝无杂音, 那真是可遇而不可求了。


        我曾经探寻一位有经验的茶客, 老人家种茶近 60 年, 祖上遗下几亩茶园, 多数时间都待在茶园里, 原汁原味地经营着。


        周围的茶客很有点瞧不起他的味道: “ 那是个怪老头, 一根筋, 那么多茶树, 他就是不用一点化肥, 还是用老办法一车车把农家肥堆到树底下, 还是用烟草泡水的土方法杀虫, 犯得着这样较真吗?”


        很多人劝说, 无效。 老人还是那样一板一眼地做下去, 他说: “茶有灵性, 侮辱不得。 真正品茶, 应该去深山, 入茅屋, 傍清泉, 人不要多, 两人足够, 一大屋人, 哪叫品? 人一多, 往往在一起喝茶的, 谈的却很少是茶。”


         他带着我, 来到后山, 遥指远山山尖那一株茂密的树影: “我的祖父早就给我说过, 那才是一株真正的茶树。 我只要一看到那株树, 心中就舒畅了, 我经常带人看那棵茶树, 那才是茶的美。”


         我抬头仰望, 应该飞鸟才能到达, 尘埃都难上去吧? 这, 才是茶中极品! 苍山之巅, 云海之下; 不炫于世, 自在芳华。

(孤山夜雨摘自 《四川日报》 2019 年 3 月 22 日)


上一页:人世真局促

下一页:字 里 相 逢